募捐 9月15日2024 – 10月1日2024 关于筹款

社会互构论 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-当代中国“个人与社会关系研究”

  • Main
  • 社会互构论...

社会互构论 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-当代中国“个人与社会关系研究”

郑杭生,杨敏编著, Zheng Hangsheng, Yang Min zhu, 郑杭生,杨敏著, 郑杭生, 杨敏
你有多喜欢这本书?
下载文件的质量如何?
下载该书,以评价其质量
下载文件的质量如何?
1 (p1): 第一章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学理论中的地位
2 (p2):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
21 (p3):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个人与社会关系多视角分析——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
37 (p4): 第二章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看社会学理论体系
38 (p5): 第一节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与社会学理论体系
52 (p6): 第二节 社会学理论的范域:拓移与创新
72 (p7):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对象:恒久不移
83 (p8):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:探索与推进
96 (p9): 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:社会学元问题和基本问题
97 (p10): 第一节 社会学的元问题
113 (p11): 第二节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
119 (p12): 第三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:社会学方法中的元理论折射
144 (p13): 第四节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学方法论的探索
153 (p14): 第四章 新型现代性与社会互构论
154 (p15): 第一节 西方旧式现代性与社会学的困境
169 (p16): 第二节 旧式现代性与西方社会学的两大谱系
173 (p17): 第三节 新型现代性与社会学的新时代
179 (p18): 第四节 当代社会学的重建与社会互构论
204 (p19): 第五章 “个人”与“个人化”
205 (p20): 第一节 社会学“个人”:意涵与类型
224 (p21): 第二节 “个人化”与个人化类型
239 (p22): 第三节 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个人化
250 (p23): 第六章 个人分化与类型
251 (p24): 第一节 个人分化
263 (p25): 第二节 个人分化的条件与机制
280 (p26): 第三节 个人分化的类别化
290 (p27): 第七章 个人丛化
291 (p28): 第一节 个人丛化:概述
304 (p29): 第二节 个人丛化的转型
316 (p30): 第三节 关于社会转型期个人丛化的构建与调控
326 (p31): 第八章 现代性过程“个人”的创生与集体化——行走在自我创新前夜的“个人”
327 (p32): 第一节 个人及个人间关系的“现代性”
329 (p33): 第二节 创生于“集体化社会”的“个人”
334 (p34): 第三节 “大写的历史”与“大写的理性”:新兴科学与“集体化个人”
337 (p35): 第四节 社会学对“集体化个人”的强催化
342 (p36): 结语
343 (p37): 第九章 个人的当代形貌:社会化理论的世纪挑战——人的主体性的新发展与以人为本的时代源泉
344 (p38): 第一节 社会学理论的基石及其世纪挑战
351 (p39): 第二节 个人主体性的当代发展与社会化理论的再次奠基
357 (p40): 第三节 个人的当代发展与社会化理论的扩展和修正
362 (p41): 结语
364 (p42): 第十章 “社会”(上)——理论预设与模型
365 (p43): 第一节 关于“社会”的理论框架
372 (p44): 第二节 “社会”的理论视野与解释模型
395 (p45): 第三节 社会互构论的社会观
403 (p46): 第十一章 “社会”(下)——绝地眺望与社会互构
404 (p47): 第一节 自然社会时期
412 (p48): 第二节 人为社会及其转变
420 (p49): 第三节 新型人为社会时期的到来
433 (p50): 第十二章 社会与国家的互构
434 (p51): 第一节 社会与国家
444 (p52): 第二节 社会与国家的互构
451 (p53):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与国家互构机制的思考
465 (p54): 第四节 转型加速期社会与国家的互构
469 (p55): 第十三章 国家与利益群体的互构
469 (p56): 第一节 论题的背景:当代社会的结构性变动
488 (p57):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利益群体的互构
507 (p58):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利益群体的互构机制
519 (p59): 第十四章 社会互构论:理念与逻辑
520 (p60): 第一节 社会互构论的视野:维度与体悟
525 (p61): 第二节 社会互构概念与类型
531 (p62): 第三节 社会互构论的理论逻辑
540 (p63): 第四节 社会互构论与相关理论的逻辑界分
554 (p64): 第五节 从主体间性到个人间性:“社会互构”的确立
563 (p65): 结束语
565 (p66): 参考文献 1 (p1): 第一章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学理论中的地位
2 (p2):…
年:
2010
出版:
2010
出版社:
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
语言:
Chinese
ISBN 10:
7300094864
ISBN 13:
9787300094861
文件:
PDF, 25.48 MB
IPFS:
CID , CID Blake2b
Chinese, 2010
下载 (pdf, 25.48 MB)
正在转换
转换为 失败

关键词